※產 品 特 色 |
|
孩子學琴過程中,各個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學習問題。留學法國的鋼琴家穆淑貞老師,以多年專業教學經驗,精心匯集了家長們最關切、最常提出的數十個問題──在明確而詳盡的答案中,逐一解決家長心中諸多疑惑。
本書分為六部分:【選購篇】、【生理篇】、【心理篇】、【技術篇】、【演出篇】和【比賽篇】。針對國內音樂環境及生態,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音樂教育觀,促進與教師的互動關係,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,並掌握未來學習方向。
【選購篇】
如何挑選適合的鋼琴?
初學時就要買很好的鋼琴嗎?可不可以先用電子琴練習?
可不可以等孩子確定長久學習後,再買鋼琴給他?
購買鋼琴,要帶著孩子一起挑選嗎?
直立琴與平台琴有什麼不同?適用的對象有差別嗎?
購買鋼琴有哪些注意事項?
買中古琴好不好?要注意哪些事項?
平時應如何保養鋼琴?
造成鋼琴損壞的因素有哪些?
多久需要請專人來調音或保養一次?
【生理篇】
幾歲開始學琴最為適合?
及早學琴的原因與優勢有哪些?
學琴需要具備哪些條件?
天生的手型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嗎?
功課好的學生,鋼琴也一定學得好嗎?
常聽別人說起的「絕對音感」是什麼?
學音樂真的能矯正個性嗎?
音樂天份與遺傳有關嗎?
【心理篇】
父母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該扮演什麼角色?
應該鼓勵孩子成為鋼琴家嗎?如果不成為鋼琴家,學琴對孩子有何好處?
成為演奏家要經過什麼樣的考驗?如何才能成為專業演奏者呢?
學琴需要父母的監督與輔導嗎?沒時間陪孩子練琴怎麼辦?
上課、練琴時,家長該不該陪在孩子身邊?
如何給孩子一個理想的練琴空間?
什麼樣的孩子叫音樂神童?怎麼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?
在學習過程中,孩子出現怠惰的情況該怎麼辦?
該如何幫助小孩度過學琴的低潮期?
怎樣看出孩子是處於低潮期,還是怠惰?
低潮期會常出現嗎?會影響課業嗎?
當學鋼琴從「興趣」變成「壓力」時,該如何調適?
當小孩主動表示不願繼續學琴時,父母該怎麼做?
休息一段時間後再繼續上課,會不會就接不上了?
因為進入中學或課業壓力而無暇學琴,該不該放棄?
學業壓力下如何堅定孩子的學琴態度?
孩子的性格如何反映在學琴上?
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?
如何讓孩子自發性地練琴?
如何恰當地獎勵孩子?
孩子學琴老學不好,是不適合彈琴,還是老師教得不好?
一堂個別課通常要上多久?小孩會不會累或覺得煩?
第一次上課很重要嗎?
學琴過程中,會出現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的情況嗎?
鋼琴教師應具備的條件為何?
如何尋找好的鋼琴教師?
老師的學歷、經歷是否重要?
可否請音樂科系的學生擔任家教?
溫和或嚴格的教師,其優缺點為何?
業餘的學習與專業的學習所需的教師有無不同?
家長本身是鋼琴教師,能不能教自己的孩子?
費是否即可反映教學品質?
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換教師嗎?什麼樣的時機適合換?
【技術篇】
──課程與教材──
團體課與個別課有何不同?若開始上個別課還有必要上團體課嗎?
初學者都用固定的教材嗎?如何選用比較適合?
對業餘者而言,枯燥的練習曲一定要彈嗎?
非古典音樂也可以練習嗎?會不會對學習有害?
專業和興趣的學習,在教學與教材上有何不同?
對業餘者來說,音樂理論方面的知識需要具備嗎?
學習的進度一定要按部就班嗎?進階跳級可以嗎?
──彈奏姿勢──
正確的坐姿為何?坐姿如何影響彈奏?
彈奏的手型有絕對性的嗎?
──力度──
什麼是正確的用力?什麼是不正確的用力?
為何練琴後常會出現手酸的情形?如果肌肉疼痛該如何處理?
體型瘦弱的孩子如何加強力度的訓練?
什麼樣的運動或舉動會對手造成傷害?
如何使身體達到放鬆狀態?
──節奏與拍子──
何謂節奏感?節奏感是天生的嗎?後天可以訓練嗎?
彈琴時需要出聲把拍子數出來嗎?
使用節拍器好不好?每次練琴都一定要用節拍器嗎?
──練習方法──
什麼時間較適合練琴?如何分配練習時間?
如果今天剛上過鋼琴課,回家還需要再練琴嗎?
針對不同的教材,練習的順序該如何安排?
練琴時是否該按照樂譜順序來彈,為什麼?
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練習,卻為什麼得不到效果?
一首新的曲子,該如何練習才能快速而有效率?
曲子練到什麼地步才算完成?
利用唱片或錄影帶作為學習的範本好嗎?該如何運用這些工具?
何謂音樂性?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?
──視奏與背譜──
什麼是視奏?視奏重要嗎?
為何要背譜?業餘的學習者有需要背譜嗎?
如何提昇孩子的背譜能力?很長的譜也要背嗎?
【演出篇】
登台演出與平時練習有何不同?
如何挑選上台演奏的曲子?
上台演奏前有哪些準備工作?
如何才能在台上得到完美的演奏?
獨奏與伴奏的演出,有哪些不一樣的準備工作?
如何克服上台的緊張情緒?
若演出表現不理想,如何撫平孩子的挫折感?
演奏時穿著的服裝該注意什麼?
上台演奏的禮儀有哪些?
台下聆聽的禮儀為何?
【比賽篇】
目前台灣正式的音樂比賽有哪些?
音樂比賽中的評審是如何選聘的?
多大的孩子(或學到什麼程度)才適合參加比賽?
讓孩子多參加比賽好不好,為什麼?
現今音樂比賽非常多,業餘者及初學者該如何挑選參加?
台灣有無分級制的專業認證或檢定?
台灣的音樂教育與環境,適合培育音樂人才嗎?
幾歲的孩子適合送出國留學?事前要考慮哪些因素?
前 言
返國任教已有六個年頭,看到台灣的音樂教育日漸普及,音樂環境越來越成熟,幾乎每個城市鄉鎮都設有音樂班,而許多優秀音樂人才也投入教育的行列。回想自己年幼時音樂環境不如現在,必須千里迢迢到大城市拜師上課,風雨無阻地持續多年──這樣的堅持不為別的,除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,還有父母無私的愛心與艱苦的栽培。
如今已身為人師,我面對學生的家長,看到他們無怨無悔地付出,只要兒女在音樂上有些許進步或成果就相當欣慰;此時更讓我感懷父母親的堅持,陪伴我一路走來。回國教學這幾年,彷彿看到小時候的我;而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,也讓我從教學中得到莫大的樂趣。
這些年來累積的教學經驗,加上經常面對家長的各項疑惑,讓我決定把心得與學習者及家長們分享。書中的問題,大都是從學生身上發現的。經過深入探索所歸納出來的解答,則因個別差異而有所不同,但同樣適用於「專業學習者」及「業餘學習者」(主要參考資料為《L'Apprentissage de la musique》,Dominique Vuillemin著)。希望藉由此書,讓家長能更了解孩童的學習過程與心理狀態,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。……〔略〕
穆淑貞
2003年3月